2025-10-25 10:03
10月23日,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。您如何看待“十五五”时期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战略定位?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有哪些新变化?如何在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同时,积极认知、应对、寻找变化?本期《新闻1+1》连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京为您解读。 “十五五”时期的重要定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张晓静: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,所以五年规划具有承前启后的非常关键的作用。 “十五五”时期是我们奋发图强的阶段夯实基础,全力以赴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五年规划是我国管理体制优势和特点的重要体现。通过五年规划,不仅仅是五年规划,包括“两步走”战略,我们对未来形成了分步骤的发展规划,建立了坚实的预期。在如此不确定的世界中,如此坚定的期望带来了无价的确定性。这也是中国宏观调控和宏观治理体系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。 “十五五”期间有哪些机遇和挑战?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财政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京:当今世界面临时代变迁、历史变迁、世界变迁。这样的变化确实意味着很多不确定性,很多风险在增加。但与此同时,还有一个机会在危机中。我们一定会找到繁荣的机会,我认为这是首先要理解的事情。我们还存在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和不确定性,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国际形势。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,我认为“十五五”期间非常重要,是影响我们发展的外部不确定性。面对这样的环境,我们必须占据所谓风险与挑战并存的局面,更好地为世界注入我们的确定性,让我们的发展行稳致远。如何积极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张晓静:一是面对复杂的环境,要做到“六个坚持”。那就需要全面深化改革,把有效市场和有效政府结合起来,统筹经济发展和安全。二是办好自己的事。今天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,包括体制机制高质量发展,新生产力和与之相关的所谓新型生产关系建设,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,包括统一大市场和扩大内需。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非常紧迫的任务。只有做好自己的事情,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。 “十五五”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有哪些变化和重点?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京:这种强调科技自力更生、自力更生值得关注。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:在谈论国内流通时,有时可以只在需求层面考虑如何扩大内需、如何促进流通,但实际上供给侧更重要,这意味着产业链、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非常重要。如果我们卡在这个方面,循环就不会开始;高度的科技自力更生、自力更生确实是我们应对当前复杂外部环境、真正成为科技强国、在国际社会拥有自己地位的最重要支撑。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,很多声音就会消失。经济发展声明释放出什么信号?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京:我认为经济发展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实体经济上,其中制造业是最重要的代表。近年来,一些发达经济体也强调发展制造业、制造业回流等,可见制造业领域的竞争是全球非常重要的战略指挥。就此而言,我们决不能输掉这场“战争”。因此,保持制造业合理的比重,是为了使我们在这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,也是为了保证我国的经济安全。什么样的机制和生态才能保证新动能的不断产生?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京:新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。我们知道,一个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必须协调发展。过去我们可能更注重教育和人才,但更重要的是背后的制度和机制,以及对失败的容忍度。改变。同样,我们需要更好的金融体系,尤其是科技和金融方面的大文章。科技金融大文章的主要内容是,我们必须容忍失败,我们必须通过金融市场更好地分散风险,并承担这个过程中的损失。通过这个机制,我们就不怕失败,也可以通过一些失败和试错,找到更好的创新,包括颠覆性创新。它是整个机制和生态的一个重要方面。此外,创新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。遵循“三不同”非常重要。为了公共利益和国家发展而进行的实践和探索,错误必须容忍和容忍;如果错误是为了个人利益而犯的,就需要对其进行管理。因此,“三异”体制机制对于我们新国家制度的发展、促进新的质量生产力的离子。 “增强国内宏观周期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”的重要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静:一是强调周期的内生动力和内生性。近年来,为了畅通流通,政府需要出台各种政策来支持投资、消费、出口。这绝对不是内生驱动力。内生动力是指市场参与者本身有投资和消费的动力。目前,距离目标还有一段距离。第二个是可靠性,就是说面对外部大的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,我们的循环仍然能够持续下去。如果正常的话,那将是惊人的。因此,内生性和可靠性是未来国内循环非常重要的两个点。在t未来五年,我们能期待什么惠及民生?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京:我认为人们对未来能够有比较好的预期,因为对人的投资和对物的投资结合起来,体现了政府的重点。政府可以在相关领域倾斜大量财富,支持社会保障、医疗、教育、保障性住房、包括个人培训等方面的人力资本积累。如果政府能在这些方面加大力度,人民就会得到更多的实惠,从而更好地积累人力资本,更好地支持创新和新生产力的发展。在我看来,无论是儿童保育、儿童教育,还是公共公共服务,很多方面都可以比过去更加完善。